探析银行ATM应用规划

发布日期:2016-12-08 10:19 阅读:6323
 随着银行业务量快速提升和人工成本不断增加,使用先进的自助终端设备代替重复的、附加值低的人工劳动,成为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。银行ATM未来的运行效率、经营成本、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其核心竞争力的高低。
  然而,目前国内ATM在管理上表现出来一些问题,如安装布局不尽合理,导致个别ATM交易量偏低,不同ATM之间的应用情况相差极其悬殊,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设备性能的充分发挥;配置规模仍显不足,目前各行银行卡发卡规模发展迅速,ATM装配规模的发展速度则相对滞后;在行式ATM过多,不能充分发挥其延伸营业空间的目的,部分不具备24小时服务条件;现有ATM的标识、操作指南等形象设计不规范、更新不及时;管理维护体制和绩效考核机制亟待加强和完善等等。ATM管理上涉及到的管理层次和部门较多,协调环节多,离行式ATM管理更是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。以上问题都成为了该项业务发展的瓶颈。
  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,ATM的应用规划要从战略性高度提高认识,明确重点客户群体,改进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,优化调整布局,加大科技投入,使之与快速发展的银行卡业务相匹配,实现应用效益的快速提升。
  从战略高度提高认识。面对外资银行抢滩登陆、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,撤并网点和减员增效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。与此同时,外资银行为了弥补其网点的不足,纷纷加大ATM等设备的投放。传统商业银行只有科学规划,合理加大ATM的投入,才能不断改进对客户的服务水平,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。而发展ATM不仅是提高服务水平、留住客户的重要渠道,也是降低经营成本、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。
  理顺ATM管理体制和机制。明确部门分工,提高维护效率,提高设备利用率。成立由银行卡、科技、会计、保卫、人事等部门ATM管理领导组织,银行卡部门负责ATM的管理和规划、选址、监控、维护等职责,其他部门分别负责网络通讯、账务差错处理、安全防范、现场装修、机构申报等工作,日常业务维护由挂靠网点负责。在此基础上,集中管理,使资源配置最优化、业务管理最有效,促进制度建设、业务操作、风险控管、绩效考核等规范运作,促使ATM管理向规范化、科学化、集约化发展。
  调整优化布局,提高应用效益。选择合适的安装地点对提高ATM的利用率,获得较高的投入产出比非常重要。今后,应以发展离行式ATM为主,重点投放于城市居民住宅小区、大专院校、批发市场、繁华街区、新兴工业园区以及高新技术开发区等。在布局上建议遵循几个基本原则:一是遵循“弥补网点不足、延长服务时间”原则,使ATM与网点相辅相成,适当减少营业大厅ATM安放量,增加居民小区、商场等公共场合的ATM安放量;二是彻底打破按分支机构分配的观念,根据需要进行合理配置,重点向城区和经济发达地域倾斜;三是根据发卡量来确定ATM的数量。
  规范ATM外观标识,树立企业品牌形象。各银行应对外设灯箱的大小和离地高度、灯箱广告内容、操作提示板规格、操作间施工用料及颜色、栏杆扶手、安全防护门、遮阳防雨罩等的安装进行统一设计,以树立风格统一的品牌形象。
  加强风险防范,建立安全的运行环境。安装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,为客户提供安全的应用环境。为了防范风险、处理纠纷、化解矛盾,有必要安装录像监控系统,实现对ATM操作的全程监控,帮助ATM管理人员及时、准确地掌握ATM的现场工作情况,实现远程报警、监控与管理,保护持卡人银行卡账户资金安全。
  积极完善和创新ATM服务功能。在完善取款、查询和改密等基本服务的同时,探索拓宽ATM服务领域,将其从传统的“现金出纳”提升为“全功能、全天候的综合性银行”。充分利用自动转账功能,拓展缴纳话费、银证转账、IC卡圈存、购票等服务项目,加强银企合作,以创造更多经济效益。